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色彩调性以及画面节奏干货,什么是画面节奏

色彩调性以及画面节奏干货,什么是画面节奏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7 17:50:43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绘画艺术通常用“色彩光影”来表现画面的虚实明暗效果,从而达到主次鲜明,那什么叫画面中的松紧节奏呢?简单理解“松紧节奏”是艺术家的创作技法“笔触”的轻重痕迹,它是决定画面风格的头等重要因素,“松紧节奏”协调有层次,作品才可显示张力。

什么是绘画里的节奏感?

什么是绘画里的节奏感

节奏感普遍存在于艺术领域的创作过程中。绘画中的节奏感,能够给欣赏者产生大的审美冲击力。文中的钢笔画,均为自己的原创作品。个人观点,分享交流。首先,节奏感在不同的艺术形式里,根据艺术种类的特点,在创作中,充分发挥自己在艺术构思中创作意图,用不同的艺术语言创作出富有特色的艺术作品。其次,作为绘画艺术作品中的节奏感,存在于作品的绘画语言里,创作者在创作思考中,要总体把控画面的效果,在色彩、线条、构图、技法等,形成丰富中有变化。

比如,以钢笔画为例,在黑白的画面中,尽情展现线条的长与短、粗与细、直线与曲线、弧形与不规则线等等,表现出明暗黑白的关系,让画面不生硬,松紧有度,暗部有形,形里有线。绘画作品画面的和谐,充满美感的力量,是审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总之,节奏感是绘画艺术作品中的丰富性,变化性,新颕性,整体性等诸多因素在画面里的呼吸,贯穿于绘画语言中,在审美中感受艺术美感的体验。

什么叫画面中的松紧节奏?

什么叫画面中的松紧节奏

绘画艺术通常用“色彩光影”来表现画面的虚实明暗效果,从而达到主次鲜明,那什么叫画面中的松紧节奏呢?简单理解“松紧节奏”是艺术家的创作技法“笔触”的轻重痕迹,它是决定画面风格的头等重要因素,“松紧节奏”协调有层次,作品才可显示张力。画面中的“松紧节奏”,也可以理解成给人的视觉效果,它是一种感觉,超写实主义绘画表现的是清晰、爽朗的视觉效果,线条和谐流畅;那些印象派、野兽派绘画的画面松紧节奏波动较大不够平稳,表现的是浓烈、抽象的视觉效果,就好像坐“过山车”一样,情绪波动很大。

什么是照片的平衡感?拍照时如何把握?

什么是照片的平衡感拍照时如何把握

平衡是摄影画面的布局基本要求。摄影画面的布局是否合理和完善,主要表现在画面是否均衡和疏密是否得当两个方面。一、均衡均衡是指画面结构布局给人以稳定、合理、平谨、完整的感受,是人对画面的习惯心理反映。根据物理经验的心理反映,人们认为画面是有重心的。画面中的一条假想的中轴线是重心线。所谓布局均衡就是指中轴线两边(可左右或上下)的被摄对象必须给人一种视觉等效印象,以造成观者的心理平衡。

为达到均衡,一般采取三种方法:1.对称式结构均衡是指中轴线两边的被摄对象,在位置、大小、状态等方面类同或略同,从而使对称式的均衡有一种稳重、庄严、平静、安定、整齐、和谐之感。2.重力式结构的均衡是指中轴线两边的被摄对象以等量不等形的形式,给人以视觉等效的感受。人们往往只需通过视觉就能感受到形体和色彩的重量感。

在形体上,大的重于小的,粗的重于细的;色调上,黑重于白,深重于浅,明度低重于明度高,纯度高重于纯度低,冷色重于暖色。在结构上,密重于疏,实重于虚。在状态上,动重于静。在形象上,人重于动物,动物重于非动物。在空间上,近重于远等等。这种视觉和心理上的重量感,是物理力学中的力矩平衡原理在人心理上的体现满足了人心理上的平衡稳定感。

3.呼应式的均衡人的“内在兴趣”,是引导响画面形象重力的重要因素,呼应式的均衡就是以引起观者的“内在兴趣”而形成画面均衡的一种形式。呼应是指画面上的主体和其它形象的有机联系,某些不能和主体的重量感抗衡的形象,但能与主体有呼应关系,可引起观者的内在兴趣,能加强感染力而形成呼应式的均衡。二、疏密中国画的布局注重疏密的处理,讲究“疏能走马,密不通气”。

很值得摄影构图借鉴,因为反映了人的视觉心理要求和形式美的需要。画面疏密得当,就对视觉刺激有张有弛,所产生的节奏感使人有舒畅的感受。疏密关键在于“疏”,也就是画面的留白,也就是画面上没有具体形象的单一色彩。摄影是为表现形象实体,画面充满实体,会使画面沉闷、压抑的感觉不能引起美感。所以画面的妥当留白安排,不仅消除了画面的拥挤堵塞感,和实体的巧妙配合可形成画面的节奏感,增添了画面的审美价值。

什么是照片的节奏感?拍照时怎么拍出节奏感?

感谢系统邀请。提到“节奏感”一词,可能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音乐中的节奏。因为“节奏感”在音乐当中是非常常见的;不过呢,“节奏感”并不只局限于音乐这一项艺术形式,我们传统文化当中的国粹京剧,也是存在“节奏感”的——因为,艺术是相通的。我是摄影爱好者,同时,我也是粗通音律的京剧爱好者。节奏感,在音乐当中的表现是节拍和动感,在京剧当中的表现就是念白和韵律。

因为音律和摄影我都有涉猎,所以我想以自己的切身体会,从音乐和京剧的角度出发,用摄影作品解释一下,什么是照片当中的节奏感,以及在实拍时,如何在摄影作品中体现出节奏感。▲雪地音符,动感十足▲音乐中的“节拍”=摄影中的“层次”学音乐要掌握“节拍”,唱京剧也是,咱得跟着锣鼓家伙点儿走。音乐的节拍分为强拍和弱拍,因为不同的节拍组合出来的变化不同,所以产生的节奏感也不一样。

2/4轻快,3/4舒缓。很多人在听音乐的时候,都会习惯性的跟着节奏打拍子,比如听一段3/4节拍的圆舞曲,我们跟着音乐打出来的节奏就是“强弱弱、强弱弱”;如果要是换成4/4节拍的,我们打出来的节奏就是“强、弱、次强、弱”。音乐的节拍错落有致,能够带给我们的跌宕起伏的感觉;这种起伏感落实在摄影作品里,就是画面当中的“层次”。

▲层峦叠嶂,由近及远▲摄影时,让照片产生层次感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前期拍出来,也可以后期修出来。比如,我们在拍摄人物、花卉、静物时,将焦点对在摄影主体上面,利用大光圈或者长焦镜头,让摄影作品呈现出虚实对比的效果。画面元素有虚有实,照片也就有层次感了;或者,我们在拍摄风光时,直接登高望远,将镜头对准远山,将交错的山脉拍出来层峦叠嶂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拍摄风光摄影作品时,怎么找景和怎么取景远比搬弄拍摄数据更重要。毕竟对于摄影而言,内容才是第一位的,数据只是辅助和参考。▲多重曝光,人为叠加画面元素▲我的相机有多重曝光功能,可以在拍摄时就将实际景色当中原本不在一起的几项画面元素叠加到一起;有些相机没有多重曝光功能,摄影爱好者也可以通过后期修图的方式,将这些画面元素组合到一幅摄影作品里。

多重曝光的摄影作品,层次感的最直接体现,就是叠加画面元素。前期曝光是一次加一次,后期修图也是将多个图层累积叠加,然后合并到一起进行储存。多重曝光的作品,一般以二次曝光居多。因为叠加的层次越多,摄影作品中的画面元素就越多。把众多的画面元素一股脑都塞进一张摄影作品里,还得把它们都安排妥当了,太费脑子了。但是也有例外的,比如星轨堆栈就是一个比较极致的例子,堆叠的数量有可能达到成百上千;还有拍摄一套动作分解的照片,也需要N多层次的堆栈。

▲滑雪动作分解,多重曝光▲音乐中的“高声部”和“低声部”=摄影中的“对比”我们唱歌,不只有独唱,还有合唱;稍微讲究一点的合唱团,都是要分出来高、低声部的。我是从幼年就开始喜欢京剧的,总用假嗓也让我的声线比较尖细。于是,在分声部的时候,我就被音乐老师划到了高声部里。高、低声部之间,相互衬托,又互为对比。

除了高、低声部,我们还练习过二重唱、三重唱。我个人的感觉,无论是划分高、低声部也好,或者是男、女声二重唱也罢,都是为了增加艺术作品当中的衬托和对比,让细节更加丰富,让作品更加丰满。▲明暗对比,桦皮岭上局域光▲摄影当中的对比有很多种表现形式,比较常见的,有色彩对比,明暗对比,虚实对比,大小对比,动静对比,内容对比等等。

我在学习绘画的时候,老师最先教给我们的,就是找到物体的三大面:亮面、灰面、暗面。相同的颜色在不同的光线下呈现出来的明艳程度会不一样,明暗对色彩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所以色彩对比和明暗对比也是摄影和绘画最常用到的对比方式。色彩对比和明暗对比也非常容易给人带来视觉冲击力方面的影响。很多摄影爱好者在进行创作时,也会将色彩对比和明暗对比考虑进拍摄方案里,像红配绿啦,黑与白啦,冷暖交叠啦,高光和阴影的组合啦……都属于色彩对比和明暗对比在摄影作品当中的具体表现。

▲颜色对比,我拍我自己▲内容对比可以是质感的对比,也可以是拍摄环境与主体的反差对比。比如,有些商品摄影师,会将精致的首饰放置在粗糙的毛呢上进行拍摄,形成质感反差;还有些人像摄影师,喜欢在荒凉的地方拍摄光鲜的模特,形成内容上的反差。大小对比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就是内容上的大小对比——比如在拍摄手机时在旁边放置一枚硬币;还有一种是利用透视关系——近大远小,形成对比。

动静对比也不用细讲了,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得出来;虚实对比我在前文中也提到过了,在此就不再赘述了。▲风吹麦浪,动静对比▲音乐中的“和弦”=摄影中的“条理”我学习音乐的经历,始于简谱,终于五线谱。虽然确实是半途而废了的,不过我的基础知识还在,乐感也没变。西洋乐是七声音阶,汉代音乐是五声音阶。成语“五音不全”中的“五音”指的就是古音律当中的五声音阶;我们所熟悉的“哆来咪发唆拉西哆”就是七声音阶,在简谱体系中会表现为阿拉伯数字“1234567”。

但是,我们在编谱或者吟唱的时候,还会有第八个数字出现,那就是空拍“0”。无论是七声阶也罢,五声阶也好,按着音阶的顺序哼唱,就是递进关系,声音越走越高,感觉好像在一层一层地爬楼梯;如果将这些音阶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在一起,并加入空拍,让音色有高有低,节奏有舒有缓,就可以编撰出一段又一段“和弦”。大段音乐当中,小段和弦的交织反复很常见。

这种艺术规律就是“条理”,主要体现为脉络、层次和秩序。▲滑雪表演,以大山为画布▲摄影中的“条理”都有哪些表现“条理”是一个汉语词汇。条理指的是事物的规律性,可以是层次,也可以是秩序。层次在上文中已有阐述,在此不再做重复;秩序可以表现为将画面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所排布,比如在拍摄时,刻意捕捉一些有规律的线条和形状。

城市风光摄影作品当中,路、桥、河流,都会形成线条;田园风光摄影作品当中,麦田、稻田都会依山势走向而建,形成不同的形状;不同种类的庄稼成熟期也不一样,在摄影作品当中就会体现出不同的颜色。不同颜色的交织,也容易体现出形状和线条美感。人像摄影和植物、动物以及静物摄影就更不用说了——这这些实物都是有边有沿有棱有角的,更容易拍出来线条和形状的美感。

▲田园风光,体现线条和形状▲京剧当中的“念白”=摄影当中的“铺垫”我学习京剧是从样板戏开始的,样板戏和传统剧最大的区别就是降低了韵律方面的难度。所以我三岁就能唱《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五岁就敢上台表演(那会儿小,不知道怯场)。《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这一段,李铁梅在开唱之前,先有一句“奶奶,您听我说”的叫板——这是为了后续的唱段做铺垫;在其他传统剧目中,也会用念白作为剧情推进的衬托和铺垫。

京剧当中,念白有长有短。也有半唱半念的。不过,念白无论长短,都是有节奏、有韵律的。像《贵妃醉酒》里面杨玉环的“摆驾~”,“呀、呀、啐,哪个与你们通宵?”和《红灯记》里李铁梅的“奶奶,您听我说~”都属于比较短一些的念白,作用就是给后面的大段唱腔做铺垫。▲去年海棠今年花,花与果相呼应▲摄影中的铺垫有哪些具体表现摄影当中的铺垫可以表现为画面元素之间的相互衬托。

您可以理解为用陪体衬托主体,主体和陪体之间相互关联和呼应。比如在一幅花卉摄影作品当中,苞、花、果、叶,同时出现,这些画面元素既是递进关系,又相互铺垫衬托。春华秋实,植物从花到果需要一个完整的成长周期,先由花苞开始,然后开花,授粉,最后结出果实。这中间,缺失哪一个环节,都不可能得到最后的结果。这张摄影作品当中,有等待开放的花苞,有正在盛开的花朵,还有去年结出的果实……这是相互衬托,也是因果循环。

▲雪地上奔弛的马,留白摄影▲前奏

文章TAG:画面节奏干货调性色彩色彩调性以及画面节奏干货什么是画面节奏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