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问答 > 生活经验 > 银行风险管理,银行的风险管理有哪个方面?

银行风险管理,银行的风险管理有哪个方面?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4 19:08:30 编辑:生活常识 手机版

1,银行的风险管理有哪个方面?

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银行风险管理,银行的风险管理有哪个方面

2,银行的风险管理如何控制?

银行业风险管理包含度量、监测和控制风险所必需的所有技术和管理工具,目的是通过设计一整套风险管理流程和模型,使银行能够实施以风险为本的管理战略和经营活动。随着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声誉风险成为新的风险因素,目前国内较好的声誉风险管理服务机构有上海微誉咨询等。

银行风险管理,银行的风险管理有哪个方面

3,如何做好银行风险管理工作?

非常流行的方法是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建立银行风险管理三大支柱:1.对三大风险的管理;2.对内部资本充足水平的评估;3.对外披露。当然,前提是银行已经有较为完备的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前台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岗;中、后台风险管理部门;内部审计稽核部门。同时,还要有全套的信息系统予以辅佐。

作为一门学科,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 制技术的科学。 作为一种行为,是指通过运用各种风险管理技 术和方法去管理资源要素,有效控制和处置面临 的各种风险,从而达到以最小的成本来获得最大 安全保障的目标。 核心在于选择最佳风险管理技术组合

银行风险管理,银行的风险管理有哪个方面

4,银行风险管理的定义

风险管理 的定义为, 当企业面临市场开放、法规解禁、产品创新,均使变化波动程度提高,连带增加经营的风险性。良好的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决策错误之几率、避免损失之可能、相对提高企业本身之附加价值   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问题,可分成三个最基本的方面。他们有信贷方面的风险,比如说潜在的坏账;他们还要面临流动性的风险,这会涉及到资产和债务的不匹配;另外他们还要应对操作的风险,如虚假个人消费贷款、关联企业骗贷、票据诈骗等等。   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不仅涉及到银行内的程序和流程,同时也涉及到银行的组织结构、政策以及操作风险的管理流程。对于机构来说,处理操作风险应该有适当的针对操作风险的政策,首先要确定这些政策,同时要把这些政策告知整个银行的人员。在这个过程当中要考虑几个方面: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治理结构,必须了解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向谁汇报。在一个典型的银行案例中,应有一个单独的信用风险管理机构,还有不同业务部门负责日常业务的管理,即有两个报告机制,有关日常运作,向这种业务部门经理汇报;而有关信用方面,必须向有关信用经理汇报。在银行涉及的信息当中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即获得信息的人和信息在不同层面的细节。比如董事会所需要的是一个概括性的信息,因而不可能把同样信息交给所有的人。另外,信息应当是具有灵活度的,还需要有灵活收集信息的方法。

5,银行风险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银行的风险管理主要是做银行评估、管理、解决业务风险。主要内容是风险识别、内险分析与评价、风险控制和风险决策四个方面。

1. 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不仅涉及到银行内的程序和流程,同时也涉及到银行的组织结构、政策以及操作风险的管理流程; 2. 对于机构来说,处理操作风险应该有适当的针对操作风险的政策,首先要确定这些政策,同时要把这些政策告知整个银行的人员。 3. 在这个过程当中要考虑几个方面: ① 要有一个明确的治理结构,必须了解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向谁汇报。 ② 在一个典型的银行案例中,应有一个单独的信用风险管理机构,还有不同业务部门负责日常业务的管理,即有两个报告机制,有关日常运作,向这种业务部门经理汇报;而有关信用方面,必须向有关信用经理汇报。 ③ 在银行涉及的信息当中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即获得信息的人和信息在不同层面的细节。比如董事会所需要的是一个概括性的信息,因而不可能把同样信息交给所有的人。 ④ 另外,信息应当是具有灵活度的,还需要有灵活收集信息的方法。

风险管理 的定义为, 当企业面临市场开放、法规解禁、产品创新,均使变化波动程度提高,连带增加经营的风险性。良好的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决策错误之几率、避免损失之可能、相对提高企业本身之附加价值 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问题,可分成三个最基本的方面。他们有信贷方面的风险,比如说潜在的坏账;他们还要面临流动性的风险,这会涉及到资产和债务的不匹配;另外他们还要应对操作的风险,如虚假个人消费贷款、关联企业骗贷、票据诈骗等等。 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不仅涉及到银行内的程序和流程,同时也涉及到银行的组织结构、政策以及操作风险的管理流程。对于机构来说,处理操作风险应该有适当的针对操作风险的政策,首先要确定这些政策,同时要把这些政策告知整个银行的人员。在这个过程当中要考虑几个方面: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治理结构,必须了解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向谁汇报。在一个典型的银行案例中,应有一个单独的信用风险管理机构,还有不同业务部门负责日常业务的管理,即有两个报告机制,有关日常运作,向这种业务部门经理汇报;而有关信用方面,必须向有关信用经理汇报。在银行涉及的信息当中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即获得信息的人和信息在不同层面的细节。比如董事会所需要的是一个概括性的信息,因而不可能把同样信息交给所有的人。另外,信息应当是具有灵活度的,还需要有灵活收集信息的方法。

八大方面: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战略风险

6,商业银行风险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莫顿教授指出。资金的时间价值,资产定价和风险管理是现代金融理论的二大支柱,而作为商业银行来讲,风险管理又是其经营管理的核心。随着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模式和内容的发展,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从资产负债管理深化和完善到了资本配置的管理。 (一)树立风险管理的经营理念 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就是要倡导和强化风险意识,建立包括各部门、各项业务、各种产品的全方位风险管理体制。推行涵盖事前预测、事中管理、事后处置的全过程风险管理行为,引导和推进风险管理业务的发展。 (二)规范银行信息披露 为规范信息披露工作,商业银行应对银行风险管理制度与程序、资本构成、风险披露的评估和管理程序、资本充足率等领域的关键信息准确核算,按照由内到外、逐步公开的原则,稳步推动信息披露工作的规范化。 (三)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商业银行应按照一定的制度规则实施资产配置,这样既决定了不确定性问题。又可以使银行的经营更加灵活。 其次,建立合理的信息吸收与流动机制。内部控制实际上是在对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采取的一种行动。银行通过搜集及整理相关信息,并在信息中心进行汇总分析后提供给相关决策者,可以减小信息不完全的影响。 再次,提高资产配置质量。通过实施风险的内部控制措施.银行强化对债务人的信息披露要求及建立科学系统的分析评估体系,可以减轻非对称信息的影响,提高银行资产质量降低银行的资产配置风险。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流程: 风险管理部门承担了风险识别、风险计算、风险监测的重要职责,而各级风险管理委员会承担风险控制/管理决策的最终责任。 1.风险识别 适时、准确地识别风险是风险管理的最基本要求。 风险识别包括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两个环节:感知风险是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发现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种类、性质;分析风险是深入理解各种风险内在的风险因素。 制作风险清单是商业银行识别风险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它是指采用类似于备忘录的形式,将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逐一列举,并联系经营活动对这些风险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此外,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还有: ①专家调查列举法 ②资产财务状况分析法 ③情景分析法 ④分解分析法 ⑤失误树分析方法 2.风险计量 风险计量/量化是全面风险管理、资本监管和经济资本配置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础。准确的风险计量结果是建立在卓越的风险模型基础上的,而开发一系列准确的、能够在未来一定时间限度内满足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需要的数量模型,任务相当艰巨。 商业银行应当根据不同的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对不同类别的风险选择适当的计量方法,基于合理的假设前提和参数,计量承担的所有风险。 3.风险监测 ①监测各种可量化的关键风险指标以及不可量化的风险因素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②报告商业银行所有风险的定性/定量评估结果,并随时关注所采取的风险管理/控制措施的实施质量/效果。 4.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对经过识别和计量的风险采取分散、对冲、转移、规避和补偿等措施,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过程。风险管理/控制措施应当实现以下目标: ①风险管理战略和策略符合经营目标的要求; ②所采取的具体措施符合风险管理战略和策略的要求,并在成本/收益基础上保持有效性; ③通过对风险诱因的分析,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完善风险管理程序。 按照国际最佳实践,在日常风险管理操作中,具体的风险管理/控制措施可以采取从基层业务单位到业务领域风险管理委员会,最终到达高级管理层的三级管理方式。

7,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是1.流动性问题。2.潜在的信用风险增加3.利率风险管理

核心指标分为三个层次,即风险水平、风险迁徙和风险抵补。 (一)风险水平 风险水平类指标包括流动性风险指标、信用风险指标、市场风险指标和操作风险指标,以时点数据为基础,属于静态指标。 1.流动性风险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状况及其波动性,包括流动性比例、核心负债比例和流动性缺口率,按照本币和外币分别计算。 1.1流动性比例为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之比,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总体水平,不应低于25%。 1.2核心负债比例为核心负债与负债总额之比,不应低于60%。 1.3流动性缺口率为90天内表内外流动性缺口与90天内到期表内外流动性资产之比,不应低于-10%。 2.信用风险指标包括不良资产率、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全部关联度三类指标。 2.1不良资产率为不良资产与资产总额之比,不应高于4%。该项指标为一级指标,包括不良贷款率一个二级指标;不良贷款率为不良贷款与贷款总额之比,不应高于5%。 2.2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为最大一家集团客户授信总额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15%。该项指标为一级指标,包括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一个二级指标;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为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10%。 2.3全部关联度为全部关联授信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50%。 3.市场风险指标衡量商业银行因汇率和利率变化而面临的风险,包括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和利率风险敏感度。 3.1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为累计外汇敞口头寸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20%。具备条件的商业银行可同时采用其他方法(比如在险价值法和基本点现值法)计量外汇风险。 3.2利率风险敏感度为利率上升200个基点对银行净值的影响与资本净额之比,指标值将在相关政策出台后根据风险监管实际需要另行制定。 4.操作风险指标衡量由于内部程序不完善、操作人员差错或舞弊以及外部事件造成的风险,表示为操作风险损失率,即操作造成的损失与前三期净利息收入加上非利息收入平均值之比。 (二)风险迁徙 风险迁徙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风险变化的程度,表示为资产质量从前期到本期变化的比率,属于动态指标。风险迁徙类指标包括正常贷款迁徙率和不良贷款迁徙率。 1.正常贷款迁徙率为正常贷款中变为不良贷款的金额与正常贷款之比,正常贷款包括正常类和关注类贷款。该项指标为一级指标,包括正常类贷款迁徙率和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两个二级指标。正常类贷款迁徙率为正常类贷款中变为后四类贷款的金额与正常类贷款之比,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为关注类贷款中变为不良贷款的金额与关注类贷款之比。 2.不良贷款迁徙率包括次级类贷款迁徙率和可疑类贷款迁徙率。次级类贷款迁徙率为次级类贷款中变为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的金额与次级类贷款之比,可疑类贷款迁徙率为可疑类贷款中变为损失类贷款的金额与可疑类贷款之比。 (三)风险抵补 风险抵补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抵补风险损失的能力,包括盈利能力、准备金充足程度和资本充足程度三个方面。 1.盈利能力指标包括成本收入比、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成本收入比为营业费用加折旧与营业收入之比,不应高于45%;资产利润率为税后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之比,不应低于0.6%;资本利润率为税后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之比,不应低于11%。 2.准备金充足程度指标包括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和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为一级指标,为信用风险资产实际计提准备与应提准备之比,不应低于100%;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为贷款实际计提准备与应提准备之比,不应低于100%,属二级指标。 3.资本充足程度指标包括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为核心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比,不应低于4%;资本充足率为核心资本加附属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比,不应低于8%。 核心指标的设置实质 核心指标的设置实质是将风险量化的方法,同时通过持续监测,衡量哪些做法是可行的,而哪些是不可行的,从而逐渐减少风险,将风险降至最低。风险量化的第一阶段主要是计量和跟踪,必须要知道如何对数据进行量化,这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大多数欧洲和美国的银行,目前都在经历这样一个阶段。这些信息要以一种系统的方式收集,而且必须量化。第二阶段是评估的阶段。当银行量化有关信息之后,要对它进行衡量,因此在第二阶段需要很多相关技术的开发。银行可以建立来自于内部和外部的风险损失事件数据库,并从数据中拟合风险损失的分布,通过设置一个置信区间,比如95%,银行就可以计算出风险损失,也就可以为其分配资本了。为风险分配资本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当银行遭受某种灾难性损失的时候不至于瘫痪,甚至于倒闭。而到了第三阶段,就是向各个管理层提供数据,以让他们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通过组织与制度流程设置、风险监测以及风险分配预测资本能够对银行的风险实施有效控制,支持银行健康持续的发展。

8,银行如何全面开展风险管理

看看银监会的管来理指引,当局目前有明确的要求。 一般而言,是先搭建个平台或者框架,划分风险类别,自确定各类风险责任人,确定风险的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方知法,确定风险偏好和风险限额,然后定期监控并评价,对于超出道风险偏好/风险限额的,进行改善和跟踪。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格局下,如何增强农商行的全面风险管理能力,这是当前农商行面临一个迫需解决的问题。从国内外成功金融机构的发展经验看,其培育核心竞争力的策略集中体现为“两手抓”:一方面不断提升自身的经营管理及产品创新研发能力,另一方面则是构建起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不断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 前者对于金融机构的贡献较为直观,因而比较容易为农商行所理解和重视,往往也会倾其全力去提升这种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而后者对金融机构发展的支持效应无法直观地显现,当风险真正发生时,才能充分显现其价值,因此往往容易被忽视。 近年来,随着农商行的改革发展不断深入,风险管理的文化培育、机制完善、流程控制和能力建设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的起点较低、起步较晚、观念相对滞后等原因,农商行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远远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业务需要。在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的同时,一些在经营管理方面容易被忽视的潜在风险问题正在日益凸显,一旦疏于风险管理,就会导致潜在风险集中爆发,改革发展所积累起来的成果就会毁于一旦。 如何着手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强化全面风险管理理念。银行经营的风险不仅在资产领域,而且涉及业务经营的全部领域,票据等领域也成为重要的风险源,银行经营的风险不仅在决策领域,基层营业网点和柜员也已成为重要的操作风险发源地,银行经营的风险不仅来自我们的机构和管理能力,而且还源于个别员工的道德缺失。因此,银行经营风险的管理必须是全面的,就必须做好三方面的管理工作:一是全业务管理,将风险管理寓于业务经营的各个方面,正确处理速度、质量,规模和效益的关系,真正把严格防范风险管理的要求作为银行业务经营的“高压线”。二是全过程管理,将风险管理贯穿于业务运行的各个过程,全面导入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要求的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事前把风险发生的责任部门、责任岗位,责任人员和处罚标准予以明确界定,对出现的各种风险行为和案件,在落实责任追究体系上按照对号入座的原则,坚持从重惩处。三是全员管理,强化风险管理制度,形成银行业防范风险动力机制,营造以制度管人,用机制管事的范围,从而为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奠定基础。 二、搭建流程化管理模式。搭建流程化管理模式是迈向现代商业银行的重要一步,具体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严防操作风险为目标,努力构建前中后台有效分离和运行高效的业务运营管理机制,尽快建立和完善“前台接单、中台审单、后台下单”的相互独立、相互约束的内部控制体系;二是依流程定岗、定责、定编建立职责对等,操作规范的岗位责任体系,把岗位责任和风险控制要求落实到具体的工作目标责任之中;三是梳理、优化业务流程及管理流程。明确每项业务及其管理活动的流程操作标准,并通过流程合规及风险控制平台,形成对各项流程持续进行优化、改进的长远机制,使流程文件管理、风险管理及监督检查、内控评价逐步向电子化、数字化转换。四是以流程为基础,以全面风险管理为目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项业务操作及其运行机制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和评估,及时进行风险提示,防范操作风险,道德风险及案件风险等的发生。五是积极推进客户经理制、风险经理制,专职或兼职合规督导员制度等基本制度以及逐步市场化的薪酬激励制度等配套机制建设,构建营销和风险管理两支管理团队,以保证流程化管理模式的成功落地。六是稳步推进运营管理机制改革。理顺业务处理渠道,提升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专业化业务处理能力,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逐步完成运营条线的操作风险收口管理。 三、加大制度执行力建设。制度是金融安全的基础,再好的制度关键靠落实。一是抓领导。制度执行得好不好,首先在领导。领导抓落实重在问题的检查、整改、督办上要全程参与,亲临现场、亲力亲为、把握所有的风险点,做到盯得紧、看得住。二是抓重点。严格执行柜员号、密码口令、授权、印章、印鉴密押,重要空白凭证、现金、账户等管理制度,严格按规定操作挂失,解挂、止付、冻结、扣划、抹账、冲账等特殊业务,不能任意省程序、逆程序,发现疑点必须深入追责。三是抓追责认真落实。要落实“上追两级”、“双线问责”、“一案四问责”等案件责任追究办法,做到把案件问责向违规问责延伸,实行“硬约束”“零容忍”,坚持保持高压态势。 四、加强审计检查。审计检查是发现问题的主要防线,许多案件的发生,关键是审计检查敷衍了事,缺乏强有力的纵向监督,审计人员不仔细,不深入,对风险苗头不重视,对账工作不对位。因此,必须扎扎实实开展操作行为的审计检查。重点抓好大额存款变动情况的对账,积极推进“上门对账”、“网银对账”、“当面对账”、“交叉对账”等多种管理方式,对重点账户存款和存款账户异常变动的财会部门要组织专人逐笔上门对账,严防侵占客户资金行为;对印章、支票账户,重要凭证要全面检查,严防套取资金的行为发生。同时开展突击检查,对基层营业网点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突击检查,达到强化执行的目的,还要落实深度排查,认真落实重要岗位人员轮岗、交流、强制休假、亲属回避等制度。

风险你知说的太笼统了道,版 建议你自己权查看下http://baike.baidu.com/view/156901.htm#sub156901

9,简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依次是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价、风险控制和风险决策四个方面。 1、风险识别是在商业银行周围纷繁复杂的宏、微观风险环境和内部经营环境中识别出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意外损失或额外收益的风险因素。 2、风险分析与评价是预计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可能给银行造成的损失或收益的大小,进而确定银行的受险程度。风险控制是在风险发生之前或已经发生时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以减少风险损失、增加风险收益所进行的经济活动,包括风险回避、风险抑制、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的保险与补偿。 3、风险决策是在综合考虑风险和盈利的前提下,银行经营者根据其风险偏好,选择风险承担的决策过程。 4、风险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不可缺少的部分。 扩展资料: 核心实质 核心指标的设置实质是将风险量化的方法,同时通过持续监测,衡量哪些做法是可行的,而哪些是不可行的,从而逐渐减少风险,将风险降至最低。风险量化的第一阶段主要是计量和跟踪,必须要知道如何对数据进行量化,这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 大多数欧洲和美国的银行,目前都在经历这样一个阶段。这些信息要以一种系统的方式收集,而且必须量化。第二阶段是评估的阶段。当银行量化有关信息之后,要对它进行衡量,因此在第二阶段需要很多相关技术的开发。 银行可以建立来自于内部和外部的风险损失事件数据库,并从数据中拟合风险损失的分布,通过设置一个置信区间,比如95%,银行就可以计算出风险损失,也就可以为其分配资本了。 为风险分配资本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当银行遭受某种灾难性损失的时候不至于瘫痪,甚至于倒闭。而到了第三阶段,就是向各个管理层提供数据,以让他们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框架: 1.风险识别 ①专家调查列举法 ②资产财务状况分析法 ③情景分析法 ④分解分析法 ⑤失误树分析方法 2.风险计量 3.风险监测 ①监测各种可量化的关键风险指标以及不可量化的风险因素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②报告商业银行所有风险的定性/定量评估结果,并随时关注所采取的风险管理/控制措施的实施质量/效果。 4.风险控制

1、风险识别。 2、风险估价。 3、风险评价。 4、风险处理。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为减少经营管理活动中可能遭受的风险进行的管理活动。其目标是寻求最小风险下的最大盈利。其内容主要包括: 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价、风险控制和风险决策四个方面。 这四个部分,也依次是风险管理的四个阶段。风险识别是在商业银行周围纷繁复杂的宏、微观风险环境和内部经营环境中识别出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意外损失或额外收益的风险因素。 扩展资料: 监管核心 1、风险水平 风险水平类指标包括流动性风险指标、信用风险指标、市场风险指标和操作风险指标,以时点数据为基础,属于静态指标。 2、风险抵补 风险抵补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抵补风险损失的能力,包括盈利能力、准备金充足程度和资本充足程度三个方面。 (1)盈利能力指标包括成本收入比、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成本收入比为营业费用加折旧与营业收入之比,不应高于45%;资产利润率为税后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之比,不应低于0.6%;资本利润率为税后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之比,不应低于11%。 (2)准备金充足程度指标包括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和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为一级指标,为信用风险资产实际计提准备与应提准备之比,不应低于100%;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为贷款实际计提准备与应提准备之比,不应低于100%,属二级指标。 (3)资本充足程度指标包括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为核心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比,不应低于4%;资本充足率为核心资本加附属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比,不应低于8%。 3、核心实质 核心指标的设置实质是将风险量化的方法,同时通过持续监测,衡量哪些做法是可行的,而哪些是不可行的,从而逐渐减少风险,将风险降至最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风险量化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流程: 风险管理部门承担了风险识别、风险计算、风险监测的重要职责,而各级风险管理委员会承担风险控制/管理决策的最终责任。 1.风险识别 适时、准确地识别风险是风险管理的最基本要求。 风险识别包括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两个环节:感知风险是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发现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种类、性质;分析风险是深入理解各种风险内在的风险因素。 制作风险清单是商业银行识别风险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它是指采用类似于备忘录的形式,将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逐一列举,并联系经营活动对这些风险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此外,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还有: ①专家调查列举法 ②资产财务状况分析法 ③情景分析法 ④分解分析法 ⑤失误树分析方法 2.风险计量 风险计量/量化是全面风险管理、资本监管和经济资本配置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础。准确的风险计量结果是建立在卓越的风险模型基础上的,而开发一系列准确的、能够在未来一定时间限度内满足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需要的数量模型,任务相当艰巨。 商业银行应当根据不同的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对不同类别的风险选择适当的计量方法,基于合理的假设前提和参数,计量承担的所有风险。 3.风险监测 ①监测各种可量化的关键风险指标以及不可量化的风险因素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②报告商业银行所有风险的定性/定量评估结果,并随时关注所采取的风险管理/控制措施的实施质量/效果。 4.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对经过识别和计量的风险采取分散、对冲、转移、规避和补偿等措施,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过程。风险管理/控制措施应当实现以下目标: ①风险管理战略和策略符合经营目标的要求; ②所采取的具体措施符合风险管理战略和策略的要求,并在成本/收益基础上保持有效性; ③通过对风险诱因的分析,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完善风险管理程序。 按照国际最佳实践,在日常风险管理操作中,具体的风险管理/控制措施可以采取从基层业务单位到业务领域风险管理委员会,最终到达高级管理层的三级管理方式。

文章TAG:银行风险管理银行的风险管理有哪个方面?银行银行风险银行风险管理

最近更新